小學 - 教學活動 2

下載PDF

活動 2 - 萬能的替代?

活動目的
  • 認識「替代」概念
  • 認識如何以「可重用物品」替代「即棄物品」
  • 認識「替代非萬能 重用至可行」概念
  • 了解「零廢 7R」原則;培養「替代」的正確實踐方法
輔助/參考資源
內容/流程
活動前

學生先從報章雜誌或網上列印「可重用物品」圖片。

  1.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,每組派發《萬能的替代?》工作紙,並完成「第一部分」。
  2. 教師播放《萬能的替代?》教育短片,與學生探討短片主角「爆買」可重用物品,反而導致浪費,帶出「替代非萬能 重用至可行」概念。
  3. 學生繼續完成工作紙「第二部分」和「第三部分」。
  4. 教師講解「零廢棄生活 7R」。
  5. 學生繼續完成工作紙「第四部分」。
延伸討論/活動
  • 你有和短片中的主角犯下相同的錯誤,以為「替代」是解決廢物問題的萬能方法嗎?

    「替代」是解決廢物問題的方法之一。以「可重用物品」替代「即棄物品」,可大大減少產生廢物。然而,如果我們無節制地購買或收藏「可重用物品」,購買或擁有的遠多於需要的數量,同樣會造成浪費。
教學貼士
  • 此活動可改為學生個人進行的活動,或以家課形式進行。

《萬能的替代?》

小學 – 教學活動 2:萬能的替代?
組別:
學生姓名:
第一部分:替代「即棄物品」

請將合適的「可重用物品」的圖片貼上右面空格,以替代左面的「即棄物品」(如沒有合適圖片,可以繪畫代替)。

第二部分:觀看《萬能的替代?》教育短片
請按短片回答以下問題
  1. 主角看到什麼動物受塑膠垃圾影響而下定決心改變?

  2. 主角的餐桌上和手上共有幾多種類的即棄物品?

    種類,包括有:

  3. 主角購買了什麼種類的可重用物品?

  4. 從整段短片來看,你猜主角一共購買了多少可重用餐盒、可重用水樽和可重用餐具?

    10
    20
    30
    數之不盡
  5. 主角購買可重用物品後十分高興的在社交平台與人分享,你猜是什麼原因?

    可以拯救海龜
    購買了漂亮的環保產品
    開始實踐綠色生活
    以上皆是
  6. 請寫出出現在短片最後的教育字句:

    非萬能;

    至可行。

  7. 從短片來看,你認為主角最後能夠好好實踐環保嗎?為什麼?

第三部分:萬能的替代?

請閱讀以下資料後回答問題(於空格上填寫合適答案 及 圈出合適答案)

資料一

1800 年代中期,美國和歐洲的上流社會流行用象牙製成各式各樣的飾品和日用品,由於對象牙需求龐大,大量大象因而被殺,於是紐約有公司以1萬美元獎金尋找替代方案。

1869 年,美國發明家約翰·衛斯理·海特 (John Wesley Hyatt) 成功利用天然材料製成一種樹脂以替代象牙,減輕了人們對象牙的需求,該物料成為了日後塑膠的初型。

資料二

從前人們大量使用紙袋,砍伐大量樹木。瑞典工程師圖林 (Sten Gustaf Thulin) 1959 年發明了「背心膠袋」(T-shirt bag) 以替代紙袋,目的是以更耐用的膠袋來替代紙袋,減少砍伐樹木。

從以上資料可見,塑膠替代_______;膠袋替代_______,原意是為了保護大自然。可是,後來人們濫用 / 少用 塑膠和膠袋,更將塑膠和膠袋變成 即棄用品 / 重複多次使用用品 ,造成_______

因此,「替代」雖然重要,但亦要緊記 適量使用 / 大量使用,才能達致環保目的。

第四部分:零廢棄生活 7R

請作出你/你組別的「零廢棄生活 7R」承諾

我的「零廢棄生活 7R」承諾

我/我們承諾竭力保護環境,減少浪費,做一個負責任的綠色公民。

我/我們承諾
「替代使用」(Replace)

(請寫上 3 項實踐內容)

我/我們承諾
「減少使用」(Reduce)

(請寫上 3 項實踐內容)

日期:
簽名:
© 2025 GreenPower. All Rights Reserved.